师资

ZJE Faculty

欧阳宏伟教授

Professor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国际骨科联合研究学会Fellow。长期从事运动系统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2项和卫生部管理规范1项,国内外领先开展了1)临床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移植医疗新技术,2)软骨胶原支架三类医疗器械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蚕丝医用材料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并获得国内首个蚕丝材料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证。2015-2021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2007年创建浙大运动医学博士点,2008年创建浙大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2012年创建国内第一个生物医学专业并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6年创建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柯越海 教授

Professor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PI)

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浙江省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浙江省“151”工程等人才项目;曾获得教育部百篇优 秀博士论文、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特等奖、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提名奖、浙江大 学优质教学一等奖等。

研究领域:肺损伤与修复、区域免疫及炎癌微环境、复杂疾病表型组研究等,近年 来先后获得科技部973 、蛋白质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先后主持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5项等,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在Science、CellResearch 、 J Exp Med、J Extracell Vesicles、Cell Mol Immunol、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 发表。



Sue Welburn 教授

Professor

Personal website

Sue Welburn教授于1984年获得西英格兰大学学士学位,随后在布里斯托大学开始学术生涯并于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Sue Welburn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于2000年正式加入爱丁堡大学。

Sue教授致力于南半球疾病控制研究,在肯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赞比亚和桑给巴尔等国家均有开展相关项目。她发表过众多研究成果,包括318篇文章,获得的研究经费超过3千万英镑。她的学术成果被引用次数超过8873多次,高引用指数为44。她先后指导过52位博士和6位硕士研究生,包含来自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现今工作在动物疾病管理的各个领域。Sue教授对培养新一代科学家有强烈的使命感。由于她在发展远程教研教学上的出色工作,2011年她曾被授予爱丁堡大学校长勋章。



徐素宏 教授

Professor

Personal website

徐素宏博士为浙江大学研究员,国家高层次人才获得者,浙江省杰青和特聘专家,1999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博士后训练。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独立实验室进行组织损伤修复和再生研究。实验室主要以皮肤为模型,研究表皮细胞快速感应损伤、修复伤口以及实现结构和功能重塑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内源性细胞膜损伤原位修复的实验体系,通过活体显微成像、遗传学和分子生化等方法,发现了细胞质膜和线粒体感应损伤的新模式,鉴定了参与细胞膜修复的关键生物大分子,提出了膜修复的新模型。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Biology, Current Biology等重要国际期刊上。现任的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动物学会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JGG编委等。




鲁林荣教授

Professor

Personal website

鲁林荣教授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免疫学博士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保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和郑仲承教授。1998年7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2001年在 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开始在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跟随美国科学院院士Harvey Cantor从事免疫学研究工作。先后任哈佛医学院病理系及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2001-2004年),讲师 (Instructor,2005-2008)和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2008.1-2008.9)。2008年7月受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任免疫学研究所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著名刊物如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J. Exp. Med., PNAS和BLOOD 等杂志发表学术研究和综述论文四十余篇。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常委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免疫细胞分会秘书长,CMI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JCEI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和《中国免疫学杂志》编委。在国际著名刊物如 Nature Immunology, Immunity, J. Exp. Med., PNAS和BLOOD等杂志发表学术研究和综述论文四十余篇。



郭伟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郭伟副教授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归国后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正高研究员,从事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损伤反应和肿瘤耐药等领域相关研究。

郭副教授曾并先后于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建立了第一个由PTEN缺失导致T细胞急性白血病的小鼠模型,促成临床发现相应的婴幼儿T细胞白血病亚型。


谢昕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随后于贝勒医学院任助理教授,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核受体基因COUP-TFII在成体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在贝勒医学院的工作期间,主持并完成2项自然科学基金。同时还积极参与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重大科研基金项目。


Mikael Bjorklund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并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加入英国邓迪大学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肿瘤及新陈代谢疾病。其团队通过研究细胞大小、生长以及新陈代谢的关系,来探索肿瘤及新陈代谢性疾病等病理。其开展独立研究项目并荣获英国Wellcome基金资助。


周民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专家,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筹建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工交叉中心,充分利用个人学科交叉背景,围绕“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了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及其临床转化方面的系统研究。在恶性肿瘤及感染型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累计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 100 余篇 SCI 论文。论文总引用大于 6000 次,单篇他引大于 200 次论文 4 篇,单篇最高他引大于 500 次,6 篇高被引论文。

  



陈迪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随后在美国巴克衰老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2023年于南京大学担任副教授,致力于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的衰老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2023年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联合学院。实验室通过系统生物学手段,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调控衰老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迟颖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师从英国女王授予帝国勋章(OBE)的学院创始院长Richard Kitney教授,论文评分人是女王受勋的勋爵士,牛津大学的明星教授Sir Mike Brady。之后有2年在牛津大学Technikos教授Alison Noble指导的博士后研究。2016年被任命为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中国区总监。后在阿里巴巴达摩院是智慧医疗和制药智能两个团队的创始总监。后担任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AI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独家中标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执行官。博士论文浓缩版获欧洲核磁共振委员会年会最佳论文奖,曾获伦敦市政府Old Centralien’s创新奖,获帝国理工优秀创新个人奖,两次英国皇家工程学院的国际差旅奖。2021年被邀请成为中国国家十四五科技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BT/IT)融合基金指南编写专家之一,曾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联合主办过6场国际天池大赛。新冠疫情期间,我的团队研发的智能算法产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收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感谢信,在日本拿到医疗服务注册证,在立陶宛豁免,服务海内外近千家医院,并服务200多个国家参与的中外医生交流平台。是美国计算机协会多媒体世界顶会 ACMMM2020的区域/线上主席,并曾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系统注册的博士生导师近4年。发表知名期刊、行业顶级会议等国际论文、美国、欧洲和国内专利共101篇(包括20余篇在审)。

 

研究方向:1. 蛋白质等大分子De novo设计、结构预测分析等; 2. 冷冻电镜电势能密度图的蛋白质结构建模; 3. 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探索。4. 医疗大数据科学。



丘挺刚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随后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医学生物研究院及英国华威大学的力学细胞生物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Chew实验室主要研究细胞分裂的力学生物学,即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如何感知并产生分裂的机械力。他的实验室使用多学科方法,例如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生物物理工具和基因操作技术,以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收缩的力学和动态学。他的实验室还旨在研究衰老相关疾病(如癌症和骨关节炎)中细胞机械传感调控失衡时的病理后果。



Kuan Yoow Chan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Dr. Chan于2008年在英国赫尔大学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从事锥虫相关的研究工作。2010年加入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曼彻斯特研究所Iain Hagan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真核生物中心体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2018年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ZJE)担任助理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心体异常对癌症细胞周期的影响。

中心体缺陷常见于人类癌症,在小鼠动物模型中,中心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中心体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失调的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本实验室主要采用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相关突变体和带有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系,并使用活细胞成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研究细胞状态的变化。同时我们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以揭示在癌症细胞中失控的信号网络。



洪智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2014年至2017年,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国家医院癌症研究中心Harald Stenmark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细胞器互作响应细胞外界环境变化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囊泡运输的时空调控、细胞器互作及稳态维持。


黄雯雯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曾负责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环境系-塔夫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NIH联合项目,2015.5至2018年担任塔夫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客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王超尘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2009年至2018年曾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任访问学者、研究员、专职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和学术亮点及特色: 表观遗传学、基因编辑及干细胞。


刘琬璐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刘琬璐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攻读博士学位并作为全职科研人员职位工作,在读博及工作期间她参与及领导了多项结合前沿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的课题,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陈迪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调控。实验室主要方向为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精细调控,尤其是RNA结合蛋白和RNA修饰介导的转录后调控机制。



张倩婷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于浙江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瑞典哥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和人类样本,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以及表皮和毛囊发育中的信号调控和分子机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调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联会和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以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调节表皮和毛囊形态发生与再生中的生理功能。


刘坚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期间在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Medicine) 进行博士联合培养。随后在贝勒医学院和美国国家卫生健康中心 (NIH/NIEHS) 分别进行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肿瘤生物学):结合临床大数据的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的运用,建立新型转基因小鼠模型从而研究癌症发病机制(如肺癌)和其临床应用。目前,浙大国际校区科研与成果转化部副部长,浙江省杰青,浙二兼聘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PI,浙江省嘉兴市“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主持/评审国家面上基金,杭州市医学高峰学科“肿瘤治疗学”项目顾问专家,浙大癌症研究院-肺癌研究培育团队项目骨干。



Aaron Trent Irving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Aaron Irving博士曾在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Diamantina研究所(UQ Australia)、莫纳什医学研究所(墨尔本)和新发传染病杜克大学医学院(新加坡)进行科研学习。他的科研方向专注于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毒感染和这些病毒引发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同时,他特别关注于以蝙蝠为模型的比较生物学,并从蝙蝠中找出可用于改善人类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的关键因子。实验室的其他项目包括新的诊断技术,以确定目前或过去由人畜共患病病毒(包括SARS-CoV-2)而造成野生动物的感染,以及建立/评估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因素。


James Qun Wang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本科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16-2020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完成博士后工作。2021年起担任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受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双聘教授,开展淋巴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相关工作先后发表在JEM, Blood, Blood Cancer Discovery, Cancer Cell, NEJM, Nature等期刊。2021年入选浙江省级人才计划。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任Immunology & Cell Biology 编委。



方兆元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曾任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现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ZJE助理教授、独立PI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双聘教授。长期从事肺癌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及其临床应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总引用次数>2700,H指数为24。其中,自2020年以来,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篇(篇均IF=17.2)。先后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重点基金(联合基金)1项。


孟令锋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孟令锋博士于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随后加入杜克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担任研究助理,2021年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学院担任研究员。他的实验室以模式生物线虫为研究对象,结合荧光活体成像、分子遗传学、基因编辑等技术,研究神经发育调控机理。具体包括神经环路中电突触的发育调控,以及线粒体DNA在神经发育和衰老过程的调控。


袁渊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袁渊博士毕业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随后加入美国南加州大学颅颌面分子生物中心(CCMB)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颅颌面发育,颅神经嵴细胞分化调控及稳态维持,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邱维维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国家优青(海外)获得者,浙江省高层次人才。2014年底博士毕业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师从Jose Rodriguez教授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22年7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Martin Myers教授实验室完成博士后训练,于当年8月回国加入浙江大学并建立实验室。

实验室利用转基因小鼠,结合化学遗传学、光遗传学、钙成像光纤记录等手段,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行为和能量平衡调控的机理,致力于深入理解神经系统调控代谢的神经环路机制,以期为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防治和以中枢神经环路为靶点的新型代谢性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金银花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金银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师从Prof. Dr. Bruce A. Edgar。随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培训,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研究员Prof. Dr. Roel Nusse。期间,致力于研究来自干细胞微环境的生态位信号通过干细胞调节组织稳态和再生修复的机制。通过建立一套独特的遗传、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工具,首次揭示EGF控制干细胞分裂和生长、Wnt调节细胞分裂期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今后将继续研究生态位信号如何在组织发育、再生、癌变过程中控制细胞行为以及细胞在这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周卓龙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周卓龙博士201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研究。随后分别在香港大学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与研究助理教授的工作。他的实验室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治疗。利用类器官模型、动物模型、基因编辑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分析技术对肿瘤耐药、免疫治疗机制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Alessandro Bonfini 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从意大利费拉拉大学毕业后,Bonfini博士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于 2023 年 9 月加入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围绕着了解干细胞如何工作以及当干细胞失调时会出现的问题。他尤其对肿瘤发生机制以及营养物质和其他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肿瘤发生感兴趣。他的研究重点是调节这些复杂过程的遗传关系,利用模式生物果蝇进行包括功能遗传学、显微和组学等技术的创新研究。




Angelica Foggetti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Angelica Foggetti博士于2011年在都灵大学(意大利)获得神经生物学硕士学位,随后在阿伯丁大学(英国)从事神经科学家研究,并于 2015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加入了克里斯蒂安-阿尔伯特基尔大学(德国),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领导的项目主要研究记忆形成过程中细胞网络的结构可塑性和特征。

2023 年,她在 ZJE 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揭示决策过程中相互关联的认知过程,尤其关注中间神经元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基于小鼠模型的特定行为学设计,结合全面解剖学研究,用于发现相关的功能。




Martin Kosar 博士

Associate Professor/研究员

Personal website

Martin Kosar 博士在丹麦癌症研究所 Jiri Bartek 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业。之后,他在意大利分子肿瘤学研究所 Marco Foiani 教授的实验室接受博士后培训,并在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工作。

他的实验室研究旨在了解人类细胞中核孔复合体的改变如何导致癌症发展,并导致可作为治疗靶点的分子漏洞。实验室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包括新抗体的研发、基于SILAC的蛋白质组学、RNA测序、功能性DNA修复测试等,以人类细胞系、临床样本以及小鼠为模型,研究核孔复合物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调控细胞信号传导中的功能。



Dmytro Shytikov 博士

讲师

Personal website

Dmytro Shytikov博士是ZJE的讲师。他于2015年博士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Dmytro Shytikov博士的研究方向为免疫反应机制、适应性免疫系统与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衰老机制等方面。


Hugo Carlos Samano Sanchez 博士

讲师

Personal website

Hugo Carlos Samano Sanchez 博士是ZJE的讲师,他博士毕业于海德堡大学,曾在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为生物信息学,包括基因组学、脂质组学等。


Adjunct Faculty(UoE)

Michael Daw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其实验室研究生命早期神经元和突触的电性能的发展。他的专业领域在突触可塑性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并且由于这两种缺陷导致的多种发育障碍。最近正进行智力残疾和癫痫的遗传模型的发展的研究。


Mike Shipston教授

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系主任

Personal website

Mike Shipston本科毕业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并获得生理学一等学士学位,博士研究方向为脑代谢领域。1997年,Mike Shipston博士被爱丁堡大学聘为生理学讲师。2003年,任生理学学科主任并创建整合生理学研究中心。2015年,任医学院生物医学系主任。他的研究重点是转录和转录后机制,如替代前体mRNA剪接蛋白S-酰化反应,和其控制离子通道的生理和失调可能导致的重大应激和内分泌相关疾病。


John Menzies 博士

本科生项目主管

Personal website

ZJE学院讲师,本科生项目主管和爱丁堡大学脑研究中心教授。John Menzies博士实验室主要研究大脑及其在饮食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无意识神经系统持续监控身体的能量状态,并提醒我们哪些为能量充足的食物。正因为如此,实际上我们的体重和食物选择远超出我们所控制的意识。John Menzies研究对食欲控制和食物奖励的神经相关方向,以更好地理解能量平衡和所谓的“食物成瘾”。


Joanne Murray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副教授,学术高级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生物学,其中研究重点为营养如何影响生殖轴。目前正在进展的三个项目是:1.测定泌乳期下丘脑黑色素浓集激素表达的作用;2.表征黑皮质素受体在男性和女性生殖轴的分布和相互作用;3。氧在卵泡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Sander Van Den Driesche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高级讲师。博士毕业于荷兰Hubrecht研究所,于2006年在爱丁堡大学医学研究理事会从事人类生殖科学博士后研究。2011年,他晋升为高级博士后。他的研究重点是男性生殖健康失调的胎儿起源和男性编程窗口的调节。


Richard Sloan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员。2007年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随后在蒙特利尔麦克吉尔大学艾滋病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他在伦敦医学院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随后加入爱丁堡大学继续他关于分感染途径的药物的研究。


Paula Brunton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副教授,高级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她分别于1998年和2002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生理学学士学位和神经内分泌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于2010年加入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开始研究员职业生涯,在2015年晋升为高级研究员和技术领导层。她的研究重点在神经生理压力、神经内分泌和相关行为。她的研究侧重在解读女性孕期压力对母亲、怀孕及小孩的影响。主要在揭露和发掘相关中枢机制和如何避免和减少其影响。


Laura O’Hara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高级讲师。目前正在研究类固醇激素工作机制,如雄激素和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控制男性生殖和睾酮的生产。同时,她志在提高和改良生物科研通道,通过建立动态系统等方式。


Nicola Romano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高级讲师。博士毕业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研究课题是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的快速影响,从而控制生育。在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在蒙彼利埃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工作了六年时间,研究控制泌乳素分泌的系统。


Gedi Luksys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院脑科学中心的研究员。他的研究主要为认知神经科学的几个方向,例如在各种学习、记忆和决策制定中建模动物和人类行为,研究图解的作用,以及采用多体素模式分析。他还研究了计算机在压力和其他调节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控制行为和认知,和它们如何被用来改善认知能力和减轻精神障碍的不利影响。


Matthew Brook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2006年,Matthew Brook 博士在帝国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就来到了爱丁堡大学人类遗传学小组从事助理研究员的工作。现在他在爱丁堡大学BHF心血管科学作为研究员进行科研工作。


Rob Young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Rob Young 博士是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兼聘教授。2012年,他从牛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的研究整合了基因组学和全人群的数据集,以了解非编码基因组中基因边界外的变异如何驱动复杂的表型和疾病。他特别关注启动子,这些启动子是负责调控基因表达起始的非编码调控基因座,并且显著地丰富了表型相关变异。他还指出,促进者经历了普遍的进化波动,并对这种重新连接能告诉我们个体、种群和物种之间的变异是如何产生和调节的感兴趣。


Vasso Makrantoni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Vasso Makrantoni博士是ZJE兼聘教授,常驻爱丁堡大学感染医学部。她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邓迪和爱丁堡大学的Wellcome Trust中心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她的研究重点是压力诱导的染色体非整倍体作为人类真菌病原体白色念珠菌的适应性和耐药性的手段。


Duncan MacGregor 博士

爱丁堡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ZJE助理教授,讲师,博士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压素和催产素神经元和渗透调节,以及参与食欲调节的神经元系统。总体思路是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建模方法,研究神经元中的信号处理,并将其与高级生理系统模型联系起来,使用模型来解释和指导实验工作。


Adjunct Faculty(ZJU)

白戈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7-2015年在位于美国加州的索尔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任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oward Hudg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的研究专家(Research Specialist)。博士后研究结束后,于2015年加盟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领导由三名博士后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展运动神经环路方面的相关研究。2017年回国加盟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新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陈新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生物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双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计算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助理教员、蓝图计划亚洲研究所高通量数据部门主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教授、生物信息学系副主任。现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药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多伦多大学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系教授。已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Gut, Plant Cell, Bioinformatics等知名期刊论文,被他引1200余次。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团队项目支持,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荣誉。


陈晓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十年专注于肌腱干细胞及再生研究,根据组织特异性在肌腱的种子细胞和支架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相关工作发表43篇肌腱组织工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SCI文章(平均影响因子5.86,SCI他引1572次,单篇最高232次,H指数22,28篇为近五年文章)。包括了Science Adv以及再生医学领域相关的几个关键学会(国际干细胞学会,国际生物材料学会,国际组织工程学会和国际移植学会)的最好学会期刊—Stem Cells,Bio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等。


程洪强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2011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Ju Chen实验室)。主要研究Cypher和ENH两个细胞骨架蛋白在心肌细胞中功能及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2011年3月回国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骨架蛋白介导的蛋白磷酸化修饰在心血管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功能。


戈万忠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戈万忠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细胞生物学杂志Mol Biol Cell。2009年到2012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和新加坡科技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果蝇miRNA的生物学功能,相关工作发表在Cell Death Differ。目前继续以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研究miRNA功能,细胞生长与增殖,组织稳态调控以及神经系统发育。


纪俊峰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干细胞和肿瘤研究所及加拿大安大略省肿瘤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2012年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调控机制,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李晨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中心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大学紫金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通讯评审专家,Bioinformatics, BMC Systems Biology,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多本SCI期刊审稿人。Petri网国际分会BioPPN会议常任程序委员。


李相尧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 “百人计划”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首席科学家。现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痛的中枢神经机制,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电生理,行为学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与慢性痛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国到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7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


潘冬立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潘冬立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双聘于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微生物学系及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微生物学系副主任,是浙江省杰出青年入选者,浙江省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和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曾获美国专利一项,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包括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Host Microbe,PNAS,Mol Cell,Nat Struct Mol Biol,mBio,J Infect Dis,J Virol, J Biol Chem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目前应用国际前沿的病毒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小鼠感染模型等技术,主要研究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潜伏、免疫逃逸机制及新的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开展了关于其他病毒的合作研究。


沈逸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1999年起就读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200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专业硕博连读,于2008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盟David Geffen医学院药理学系接受博士后训练。2011年12月以引进人才身份回国,加盟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12年受聘浙江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浙大“求是青年学者”称号,博士生导师。


王会平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主要承担八年制和留学生的生理学、七年制学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和生理科学实验、研究生的高级生理学等教学工作。曾主编《生理学试题精解》、《皮肤生理与护肤美容》、《新编生理学实验教程》和《医学生理学习题精编》,参编教材与专著多本。作为主要参加者曾获2005年度生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2007年度生理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现为中国生理学会会员和浙江省生理学会会员。多年来主要从事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心血管功能调控的研究,以及我国传统中药、植物药有效成分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曾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课题4项和省部级课题4项。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


翁恺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翁恺博士2018年入选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2018年度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曾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目前选课人数最多、最活跃的课程之一,是累计选课人数最多的教师之一,其中两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徐鹏飞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徐鹏飞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弗吉尼亚大学及上海瑞金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胚胎发育和器官生成,类器官和类胚胎的人工构建。


周煜东 博士

浙江大学兼聘教授

Personal website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并获博士学位。2003至2006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担任助理研究员;2006至201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至2011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系讲师。受邀担任Human Molecular Genetics、Trends in Neuro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委。在神经和代谢疾病的病理研究领域做出了大量具有原创性的工作,尤其在遗传性癫痫、自闭症以及肥胖症的病理和修复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列,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